9月9日凌晨,山东日照近海的夜幕被一道烈焰划破。烟台海阳东方航天港总装出厂的捷龙三号遥七运载火箭搭乘“东方航天港”号发射船腾空而起,将吉利星座05组11颗卫星送入600公里高度的轨道。
截至目前,烟台海阳已成功保障18次海上发射任务,累计将115颗卫星送入太空,其完善的海上发射组织保障体系已成为我国现有航天发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枚从烟台海阳东方航天港总装出厂的火箭,搭乘着国人的航天梦,再次彰显山东向海 “问天” 的硬核实力。
作为全球首艘全海域机动发射与回收的智能化平台,“东方航天港”号总长162.5米的甲板如同 “海上发射台”,承载着22000吨有效载荷在浪涛中保持稳定。
其搭载的“海基发射姿态实时调控系统”,通过多系统协同控制,能将航向锁定在±1度以内,即便在复杂海况下也能实现“动态海面静态精准发射”。船身创新设计的W型导流槽可驯服3000℃、2400m/s的超高温高速燃气流,甲板特种材料能抵御相当于140吨TNT当量的冲击力,为每一次发射筑牢安全屏障。
网友们在直播间见证发射后纷纷留言:“从海洋到太空,山东把大海变成了航天跑道!”“这才是真正的‘向海图强’。”
这种赞叹源于山东深耕蓝海的科技底气。目前,住鲁海洋界院士达22人,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拥有50个“国字号”海洋科研平台,正加快打造海洋强省、海洋战略要地和海洋产业集群。
此次发射前一个月(8月9日),捷龙三号遥六火箭已成功发射,一个月内两发两中的“山东速度”“海洋速度”,印证了山东商业航天的高效响应能力。
从2019年首次海上发射到如今常态化组网发射,烟台海阳东方航天港已蹚出“以海促天”的新路径。随着液体火箭回收船等设施加快建设,这片海域将形成“发射—回收—试验”全周期服务体系,让“山东智造”在深蓝航道上续写更多航天传奇。